厦门之行随想:感受历史和文化的气息

发布日期:

2007-01-05 10:40

新闻来源:

华中数控

字体显示:

【大】 【中】 【小】

厦门是台湾海峡西岸著名海岛城市。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常有成群的白鹭栖息厦门岛上。因此,人称厦门岛为鹭岛。2006年12月初,我出差到厦门。厦门旖旎的风光和怡人的景致令人陶醉,让人流连忘返,厦门浓厚的人文教育气息更是深深吸引着远方来的客人。

15日上午,我们乘车出发去厦门大学参观。车驶入厦门的景观大道--环岛路,放眼向窗外望去,一边是蓝天白云下无际的东海,一边是遍目苍翠的椰风寨。站在海边,静静聆听海的声音,海浪在我们面前舒展着她博大的心怀。遥望东方,我似乎看到隔海相望的宝岛台湾。徐徐海风吹来,阵阵温暖沁入人的心扉,让人心旷神宜。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目前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一批高水平大学之一。厦门大学在网上以及其他媒体的宣传上都称是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之一,因此我们慕名来到位于厦门岛南端的厦门大学本部。

             

厦门大学校门                                            厦门大学校园

站在厦门大学古老、高大、优雅的拱型校门前,我们驻足许久。在我印象中,似乎只有清华园的校门可以与它媲美。慢慢走进厦大校园,沿着一条宽阔的椰树大道走去,眺望远方,校园一边是群山环抱,一边面向大海,依山傍海,气势不凡。校园内,处处是绿色,处处是风景。一栋栋从建校起就有的古色古香的教学建筑,一些近年来新建的现代气息浓厚的教学设施,或整齐划一,或高低错落,或自由诗意。这些建筑与校园内高大茂密的绿色植物巧然搭配,形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中国画。

在厦门大学,我们参观了陈嘉庚纪念馆和鲁迅纪念馆。陈嘉庚先生出生于厦门。他一生爱国爱乡,倾资兴学,服务社会,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祖国的统一富强,特别是为发展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了全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尊敬和爱戴。1921年,陈嘉庚先生怀着“立国兴学”的满腔热诚,毅然捐出巨资,创办了厦门大学。并且在他坎坷生命的每一刻,始终关注着厦门大学的发展,倾注着满腔心血。今天,我们徜徉在美丽的厦大校园里,站在陈嘉庚先生高大的雕像前,倍感嘉庚精神的崇高、伟大。纵览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无数风流人物转瞬即逝,而那些始终关注民生、关注教育、关注科学的伟人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头。

鲁迅先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先驱、革命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在厦门大学任教,他1926年从北平抵达厦门,任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1927年离开厦门,前往当时大革命的策源地广州。当时,北平正处于五卅运动遭到北洋军阀镇压后的革命低潮期。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度过了短暂而难忘的一段时光。厦门美丽宜人的自然环境给他留下了美好印象。后来,他深情地回忆到:“前面是海,对面是鼓浪屿。最右边的是生物学院与国学院,第三层楼上便是我所住的地方。”“我对于自然美,只恨并无敏感,所以即使恭逢良辰美景,也不甚感动。但好几天,却忘不掉郑成功的遗迹。离我的住所不远就有一道城墙,据说便是他筑的”。厦门也是鲁迅先生和许广平感情结合的地方。他们在这里最终冲破世俗,走到一起。我们在纪念堂看到了他们两人的几段真情表白。从最初的两人不敢爱:忘记我,管自己生活。(鲁迅:《死》);他叫我”忘记我。”这叫我如何忘记起?难道这些经过正是烟云一般消散,…… (许广平:《我怕》)。到两人的欲爱又止:异性,我是爱的,但我一向不敢,因为我自己明白各种缺点,深恐辱没了对方(鲁迅);你说:“我可以爱”。你就爱我一人(许广平)。再到两人最终携手同行:我们的心换着心,为人类工作,携手偕行(许广平)。我们不由得深深感慨,爱情的力量是那么巨大!在纯洁、美好的爱情面前,纵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无法抗拒其吸引!

              

芙蓉广场                                                    芙蓉湖

我们走近校园中心的芙蓉广场。眼前,绿色葱葱、一尘不染的草坪,清澈如玉、微波涟涟的芙蓉湖,小桥、流水、垂柳,一切如画。远处,新教学主楼高大而时尚,老教学楼古色古香,沿用至今的自习教室虽然较小,却窗明几净,有众多学子伏案学习。厦大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静静矗立广场两侧。古老的厦门大学在新世纪正日益焕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在海洋、生命、化学、经济、管理、对台研究等学科方面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下午,我们从厦门乘船摆渡到鼓浪屿。不到十分钟,我们便踩上趸船,迎面就是钢琴码头。它像一座开架的钢琴,好像正在弹奏旋律优美的迎宾曲。鼓浪屿——钢琴之岛的氛围由这里开始弥散。

              

鼓浪屿岛上的小巷                                    鼓浪屿岛上的古建筑

穿过略显喧嚣的码头,我们沿着这岛的海边小道慢慢走入小岛。眼前,青灰色砖石长巷弯弯曲曲,通向岛的深处。长巷两边,是藤蔓纠缠的围墙和一栋栋欧式古典建筑形成的院落。寂寞了百年的古树从院落高处伸展出来,让小岛处处绿荫清幽。一路上,我们可以听到居民家里传出悦耳的钢琴声。

鼓浪屿曾经被外国殖民者占领。鸦片战争后,厦门被迫辟为通商口岸。西方列强纷纷涌进厦门,更看中了鼓浪屿这个风景秀丽的小岛,于是抢滩占地,修建他们所需要和所喜欢的房子,如商行、公馆、别墅、学校、教堂等。许多建筑直接从欧洲带来设计图,如英、美、荷兰的领事馆和万国俱乐部等。后来,外国人被岛上人民驱逐出国门,历尽了百年沧桑的鼓浪屿回到中国人民的怀抱,成为一座普通老百姓共享的海上花园。

             

林巧稚纪念馆门口                                        天使雕像

我们参观了设在岛上的林巧稚纪念馆。林巧稚是厦门人,是我国卓越的人民医学家,她的一生专注于儿科医学事业,为近万名妇女带来幼儿啼哭、生命降临的幸福瞬间,被人民群众尊敬地称为“生命天使”。她把她的一生完全献给了人民群众,终身未婚。后来,在她去世后,厦门人民为了纪念她,专门在岛上为她设立纪念园,修建纪念堂和雕像,供后人景仰。在纪念园门口,一组由五个快乐的小孩组成的雕塑欢迎着远方来的客人。他们是天使,他们在欢笑,他们代表着人类对生命生生不息的向往和追求。

鼓浪屿是一个音乐史源远流长的地方。19世纪中叶,外国传教士在教堂举行宗教活动,总伴有唱诗节目,教会兴办的学校也都开设唱圣诗的课程。随着年代的推移,弹唱西方音乐蔚然成风。另一个原因则与环境有关,潮音海韵、鸟语花香,没有车马喧嚣,美丽的环境使鼓浪屿人民以音乐为乐,并潜心练琴学唱,陶冶情操。到20世纪50年代初,全岛钢琴达500多架,从而培养了许多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钢琴家、音乐家,如林俊卿、殷承宗、吴天球,许斐星、许斐平、陈佐煌、许兴艾、殷承宗等等。

在厦门、鼓浪屿这两个并不大的岛城上,不仅诞生了一大批钢琴家,良好的音乐氛围也孕育了一批音乐家、教育家、体育明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活跃在我国省级以上文艺团体的歌唱家、演奏家,原籍是鼓浪屿的有200余人;而在海外的鼓浪屿籍音乐家,则难以计数。出身于厦门的名人还有:马约翰、郭跃华、栾劲、吉新鹏等等。

我们最后参观了位于鼓浪屿海边一角的菽庄花园和其中的钢琴博物馆。钢琴博物馆位于菽庄花园的听涛轩,由旅澳华人、钢琴收藏家胡友义先生捐赠修建,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钢琴博物馆。博物馆由三栋独立的小楼组成,陈列着从澳大利亚运回鼓浪屿的胡友义先生收藏的70多架古钢琴。

   

菽庄花园                                钢琴博物馆

这里的钢琴不仅历史悠久、种类多样,而且奇特、价值尊贵。从入口慢慢往里走,可以看到依流行时代先后摆放的各种类型钢琴,墙上是历史上一些著名钢琴家如从巴赫、海顿、莫扎特、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等的简介。有19世纪初制造、世界最大的四角钢琴琴,有1906年制作的双键盘古钢琴,有琴内镶有三个皇冠的皇室御用钢琴,有街头艺人卖艺的手摇街头钢琴以及世界上零件最复杂的风琴,还有使用打孔纸带输入自动演奏的自动化钢琴等等。我们这些对钢琴艺术并不是很懂的人,看完展览,也受到了一次难得的艺术熏陶,对钢琴这一西方文化的精华的演进过程有个简单的了解。

博物馆讲解员带着我们慢慢参观,并且向我们讲解钢琴制造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钢琴风格流派、著名钢琴大师的故事。我们在位于菽庄花园最高点的一个展厅驻足,讲解员在一台钢琴前坐下。她轻轻打开琴盖,为我们弹奏一曲《鼓浪屿之波》。随着她纤细的指尖在键盘上的跳跃,我们熟悉的旋律从琴身中流淌出来-“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此时,从展厅落地玻璃向外看,海浪、沙滩、游人,一切是那么诗意。琴声未止,我悄悄低头侧身挤出人群,因为,此时,泪水已经静静溢满我的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