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华中数控打造“中国脑”

发布日期:

2006-08-25 15:55

新闻来源:

华中数控

字体显示:

【大】 【中】 【小】
从技术创新到市场突围,通过“三级跳”逐步实现
科技成果向高科技产品的转化——
华中数控打造“中国脑”

本报记者 杨明方
     岁末年初,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至。在英雄城南昌,来自武汉、桂林的数控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正在为一台五轴联动数控龙门铣床进行最后的安装调试。这台配备华中五轴联动高性能数控系统的数控龙门铣床,是我国大型军工制造企业首次选用全国产化的高档数控设备。很少有人知道,5年前,为了研制这种五轴联动数控龙门铣床,我国一家企业曾通过外贸部门两次向外国政府申请五轴联动数控系统的进口许可,但均未得到西方国家批准。我国五轴联动数控龙门铣床的研制成功,引起外国某大公司的震惊,专门向本国政府打报告,要求放松对中国的限制,否则就会失去中国市场。去年,外国公司将其民用五轴联动数控系统的售价从70多万元直降到40多万元!

    一级跳———从创新的思想转化为科技成果

  数控系统为什么如此重要?打一个形象的比方,如果把装备制造业的“工业母机”———数控机床比作一个人,那么数控系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就相当于人的大脑。20世纪80年代,众所周知的“东芝事件”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数控技术对于国家安全的巨大影响:前苏联应用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加工潜艇螺旋桨后,精度大大提高,潜艇噪声大大降低,从而导致西方反潜设施失效,引起西方国家的极大恐慌。

  为了抑制中国民族数控产业的发展,西方国家不仅在技术上对我国处处设防,而且对于我们购进高性能数控系统产品的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进行十分严格的限制。某国外知名公司甚至提出“要让中国数控系统的水平落后15年”!

  回忆起几年前的情形,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吉红博士意味深长地说:“在这个问题上,价值规律完全不起作用!你出再高的价格,那些最先进的数控系统产品别人是绝对不会卖给你的———因为在他们眼里,高性能数控系统产品是具有超越经济价值意义的战略物资!”

  在冲破西方数控强国围堵的“攻防战”中,华中数控之所以能起尖兵作用,其产品研发的技术路线起了关键作用。

  从本质上看,数控系统的核心是计算机,采用通用的计算机,还是采用专用计算机,是两条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1994年,华中数控的年轻人摈弃了西方普遍采用的“基于专用计算机”的研发思路,走“以通用工业微机为硬件平台,以Dos、Windows为开放式软件平台”的技术路线。这一创新的技术路线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避开了长期制约我国数控系统发展的硬件制造“可靠性”瓶颈,使中国人第一次与国际同行站在了同一起跑线。在此基础上,华中数控通过软件技术的创新,实现了数控系统技术的突破,自主开发出打破国外封锁的四通道、九轴联动“华中I型”高性能数控系统。独创的曲面直接插补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华中I型”高性能数控系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两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迄今为止国产数控系统获得的最高国家级奖项。

    二级跳———以企业为主体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鉴定会”就是“追悼会”,这是过去人们对科技成果命运的形象描述。因为,在旧的科研体制的束缚下,大批研究成果往往在完成成果鉴定、论文发表、职称评定、奖项申报后,就被束之高阁。这不仅造成了科研经费和科技人员精力生命的浪费,而且阻碍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对科技成果的这种命运,陈吉红认为原因在于科学研究与市场需求、科技成果与产品转换脱节。因此,好的科技成果一定要及时转化成高科技产品,并占领市场和实现产业化。华中科技大学用已取得的科技成果吸引风险资金,发起组建了华中数控这一学科性公司,华中数控一批年轻、高学历的创始人全身心地投入到科技成果实现产品化的“第二级跳”中。在科技成果产品化的过程中,这些来自高校的创业者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克服以前“重科研,轻工程化;重论文,轻工艺;重技术,轻市场”等思想观念。残酷的市场竞争,教会了他们一条实实在在的经验:确定产品的合理市场定位是科技成果转化成败的关键;盲目追求技术超前、功能繁多的产品,反而有可能不被市场认同。

  公司的市场化运作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逼着他们不断将新的科研成果推向市场,直接面向关键性的应用技术问题,关心产品的稳定性。例如,他们在数控仿形研究方面颇具成效,但在企业实际应用中发现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存在较大的差距,于是他们又回过头来完善自己的技术,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控仿形产品,得到广泛应用,替代了进口。1998年,华中数控年轻的博士后王平江在江苏常柴“蹲”了一个多月,成功地为常柴一套从国外购买的数控仿形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只投入技改资金不到30万元,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省300多万元的投入。这一次成功的合作让企业对华中数控的年轻人增添了的信心。此后,常柴把20多台(套)卧式加工中心、柔性生产线等关键生产设备交给他们进行数控技术改造,给华中数控带来了600多万元的收益。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科技企业“做小了等于白做,做慢了等于自杀”。关键时刻,国家的支持起了重要作用。国家科技部对华中数控的创新技术路线给予了高度肯定,立项支持华中数控开展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攻关。国家发改委对华中数控给予国债项目的支持。国债资金投入1000万元,引导企业社会化融资和银行贷款7000多万元,吸引了我国机床行业的龙头企业北京第一机床厂出资参股。有了资金的保证,华中数控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高性能数控系统产业基地,实现了从一个小作坊式校办公司向现代化生产企业的转变。

  三级跳———“让开大道,占领两厢”,实现产业化

  几年前,记者在华中科技大学采访陈吉红的时候,他曾有一个形象的说法:中国数控产业正在“过草地”———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如今情况又怎样呢?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民族数控系统产业从技术上已经逐渐走出“沼泽地”,逐渐拥有了在更大范围内向国际数控系统技术叫板的实力。但华中数控人清醒地认识到,技术突围对于民族数控产业发展的漫漫征途来说,只是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真正的较量还在市场!

  为此,创业之初华中数控就确立了“让开大道,占领两厢”的稳扎稳打的市场战略。“大道”是指数控系统与主机厂机床的批量配套,“两厢”则是指传统机械设备的数控化改造和数控教学市场。华中数控看准“两厢”是一个直接面向用户或是潜在用户的市场,做好了,对于进军主战场会有巨大的帮助。认准方向之后,华中数控扎扎实实地“啃”了几年“硬骨头”。在这个过程中,公司练好了“内功”,同时也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华中数控开始向“进军大道,巩固两厢”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挺进,与数十家国内一流主机厂实现了批量配套。如今,华中数控已经成长为中国数控行业名副其实的排头兵,实现了从数控产品到产业化的“第三级跳”。

  目前,华中数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性价比的高、中、低端系列数控系统产品,有八个产品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已有近万套系统应用于国内机械、汽车、能源、航空航天、教育等行业。2005年,华中数控公司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翻了一番!

  如今,华中数控的中高档数控系统已成为国内的主要强势品牌,华中数控人“用中国大脑,装备中国”的梦想